一、案例基本情况:
小毕,男,2020年入学,同年9月28日被诊断为焦虑抑郁状态并服药治疗,同时学校心理中心对该生启动二级危机干预,经过学院与家长沟通后,该生选择休学一年,于2021年9月复学后降级至2021级。
通过谈话了解到,小毕高中时由于学业压力过大,父母曾多次带他进行心理咨询以及心理康复医院就诊,诊断患有中度焦虑和抑郁,高考结束后病情好转很多。但在进入大学后,由于和舍友相处出现矛盾和隔阂,难以融入新的集体,该生出现情绪低落、容易紧张、睡眠和食欲较差等现象。复学后,面对新的班级同学,该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再次遇到较大挫折,和宿舍舍友关系疏远,与他人相处过程中存在个人不自在感和自卑感,因此导致厌学情绪比较严重,经常随意旷课并且处于失联状态。
二、组织实施过程:
(一)谈心谈话,取得真诚信任。
由于小毕属于降级到我所带的年级,得知情况后,我首先通过和小毕之前辅导员沟通,了解他休学前的基本情况,并将小毕之前所有的档案材料整理在册。小毕复学后,我邀请他进行谈心谈话,通过平等、亲切的交谈,积极引导小毕说出自身的故事,承诺会对他的经历进行保密,给予他心理支持和解决建议。小毕在谈话中向我打开心扉,坦露自己的心声。由于高中学业压力过大,因此导致他患有焦虑和抑郁,他本人比较敏感,进入大学后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和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偶尔会出现情绪崩溃的情况,通过他的眼神能够看到他对于求助的渴望,我耐心倾听他的故事,根据他所面临的困难帮助他寻找积极的解决办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qq、微信、电话等方式与小毕保持沟通,及时为他答疑解惑、提供帮助。
(二)约谈舍友,耐心疏导矛盾。
在与小毕沟通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小毕目前并没有很好地融入新的宿舍,与舍友关系较为陌生,缺少归属感。因此,我和其宿舍其他同学单独进行约谈,分别向他们详细讲述小毕的个人情况,了解他们对于小毕的看法及评价,分析小毕在融入新宿舍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引导劝说小毕舍友,在平时的相处过程中主动拉近和小毕之间的距离,带领他参加宿舍团建活动,以便帮助他更好地融入宿舍。同时,充分发挥宿舍舍长作为“心音使者”的作用,叮嘱舍长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对小毕进行针对性帮扶,关注留意小毕的动态以及身体健康状况,如果存在反常情况要第一时间联系告知我。
(三)舍友帮扶,发挥朋辈效应。
充分发挥朋辈力量,为帮助小毕融入班级,我在班级建立了以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音使者为中心的小毕帮扶网,通过学生骨干、舍友、小毕的好朋友向小毕介绍班级同学的基本情况,帮助他快速了解班级同学,同时要求舍友以及学生骨干及时反馈小毕的生活近况,以便我能够及时了解掌握小毕的动向和状态。为解决小毕的学习问题,我组织学习委员和班级里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关注小毕的学习,成立学习“多对一”帮扶小组,通过宿舍舍友督促、带动小毕按时出勤上课,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减轻小毕学习压力。同时,鼓励小毕的舍友以及好朋友向小毕传递积极情绪,带动小毕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丰富他的日常校园生活,帮助小毕远离负面情绪。
(四)家校联动,共同陪伴成长。
征得小毕同意后,我联系了小毕的家长,就小毕的情况进行了沟通,向家长详细地反映了小毕复学后的在校表现情况,同时了解小毕与家人相处的具体情况,共同分析小毕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希望家长可以给予小毕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让他能够拥有更多的自信。家长也愿意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重视小毕的心理问题,及时和学校保持沟通交流,反馈最新情况。自小毕复学至现在,我一直与其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告知家长小毕在校表现并了解他放假在家的动态。
三、工作成效:
自2021年9月4日小毕复学起至2023年11月,我始终密切关注并陪伴小毕的成长,期间我与小毕线上聊天共288天,每周会通过办公室谈心谈话或者走进宿舍等方式进行线下面对面交流,他能够敞开心扉主动和我分享近况、想法以及取得的进步等。
经过一学年的适应后,小毕在大二学年发生明显转变。在个人状态方面,通过小毕定期复查的病历显示,目前他总体状态比较稳定,服药量较之前在逐渐减少,日常只需按时吃药、定期复查即可;在学习方面,小毕的学习态度发生积极的转变,能够按时上课出勤,积极和任课老师交流互动,得到多门任课老师的肯定,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帮助班级其他化学学科基础薄弱的同学,并且确立了考研的目标;在人际交往方面,小毕由最初难以融入班集体到现在和宿舍以及班级同学打成一片,积极参加宿舍、班级团建活动并在节日为同学们准备零食礼物,在假期还邀请宿舍舍友去家中做客。
四、经验与启示:
(一)关注心理健康,强化思想引领。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是高校辅导员的九大工作职责之一,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主动学习,掌握心理专业知识,具备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初步排查和疏导的能力,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理。对于特殊学生,在肯定学生优点的同时,以鼓励为主,积极引导,关怀无处不在,做到“润物无声”。
(二)定期走访宿舍,及时了解动态。
定期去宿舍了解情况,深入学生群体,及时掌握学生动态。跟踪事件发展,关注学生长期的成长情况。对他们进行心理指导,帮助重新自我定位,帮助合理规划大学生活,营造互帮互助、包容团结氛围。从而促进宿舍间互相学习,融洽相处,共同进步,实现全方位发展。
(三)发挥朋辈作用,助力健康成长。
要善于发动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充分利用同龄人之间的“契合度”开展工作,发挥朋辈帮扶作用。在妥善处理的同时,也需要我们不断思考,以个案的发展为契机,抓住问题、举一反三,因势利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委员培训,由特殊到一般,增加受众面,扩大教育的成果。
(四)促进家校联动,协手共育未来。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和家长应该加强沟通与交流,鼓励家长在教育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家长和学校需要互相补位,形成育人合力,助力学生成长。
(五)加强宣传教育,加大排查力度。
工作需要趁热打铁,并要有持续性。辅导员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充分利用校院班舍四级联动制度,借助“5.25”、“9.25”、“10.25”等契机开展丰富的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利用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同时,要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测试,加大排查力度,确保能及时发现、及时干预。